1)第160章 会说话的棺材_摸金秘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恋上你看书网

  棺材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纹路,但和门上却完全不同。

  在我看了几眼之后,虽说不清楚上面的具体意思,但很快还是认出那是西周时期的文字,就是现在有人叫这种文字为“甲骨文”也有人叫它是“西周篆”。

  从文字文化说起,夏、商、周三代文字可大致分成为祖孙三代,属于同一个体系,一脉相承,同根同源,都来自于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。

  那来自同一个家族,属于近亲,是割不断的“打断骨头连着筋”的近亲。

  为什么古代学者总是将夏、商、周三朝连在一起,相提并论,就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东西。

  那就是相同的文字,相同的文化,相同的文明将它们紧紧的扭在了一起。

  但遗憾的是,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,尚未发现有能够证明西周文字的相关资料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怀疑西周真正的历史,并非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。

  在中国历史上,除了号称撰写《无字天书》龙魂文字之外,那对现如今影响力最大的是“仓颉造字”,也就是甲骨文。

  这让一些言语、意思、言论等等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,所以甲骨文的名字要比龙魂文字大的多,而龙魂文字也就显得更加神秘了。

  秦国吕不韦集合门客编纂的《吕氏春秋》和战国韩非著作的《韩非子》。

  在荀子“故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,一也”的基础上,又有所引申,其主要观点是“仓颉作书”。

  换句话可以这样说,龙魂文字是人文始祖伏羲发明出最早最为完整的一套文字,仓颉应该是从其中吸取了大量的精髓,然后把这些文字简化了,并且刻在了兽骨上,所以才有了甲骨文,接下来一直演化成了现在的简体文字。

  红龙问我:“老板,我怎么看棺材上面好像都是字啊?”

  我想不到红龙也能看出苗头,便点头说:“如果我看的不错的话,那应该是西周篆,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甲骨文。”

  胖子质疑道:“不对吧?甲骨文那是刻在骨头上的,胖爷念得书不多,但你也不能如此玩弄胖爷的智商吧?”

  我只能解释道:“甲骨文这种文字是因为现在出土发现刻在骨头上,才有了这么一个名字,如果当时刻在石头上,说不定就要石头文了!”

  胖子“哦”了一声,好像是恍然大悟了,说:“那胖爷知道了,这就叫棺材文对吧?”

  我算是被胖子打败了,就去问霍子枫他们,有谁认识甲骨文没有,可结果他们都看着我,显然是一问三不知。

  黄妙灵说:“小哥,如果你都不认识,那我们就更不认识了。”

 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,这时候胖子他们已经开始把其他七扇门相继打开,结果都是一样,每扇门背后都有一口竖立着的棺材。

  我甚至有一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am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